E小说 > 历史军事 > 晚明逐鹿 > 第二百零五章 票证经济(1)

  “会长,我有些不明白。”

  探讨依旧在继续,赵清平皱起眉头,对萧靖生说道:“眼下在农会所辖各地,都或多或少的筹建起诸业工坊,不少是涉及各式军械、火铳、火炮、火药等秦军所需的产业,您在农会再设一个军器局,这不是多此一举吗?”

  “不,农会筹设的军器局,是有重要作用的。”



  迎着二人的注视,萧靖生摇摇头说道:“我打算将涉及到军工生产的领域,与地方彻底剥离开,统筹归属到军器局管辖。

  通俗些来说,今后农会所辖地域,军工和民用是两套体系,前者归属军器局管控,后者归属地方统辖。

  这样做的好处有很多,减轻地方压力,明确职能分属,避免贪腐行为,精确领域发展等等。”

  一直以来,历朝历代对待从事生产技术的群体,应给予的身份待遇,和他们实际的付出,是完全不对等的。

  从事各行各业的工匠群体,实际过的生活并不好,只有极少数的人,能享受到相应的身份待遇,可是更多的群体,却是籍籍无名的存在,甚至连养活全家都不能保证。

  按着常理来说,在较为漫长的时间里,神州孕育的众多技术,都是超越同时期的其他国度,除了火药,印刷术,造纸术,指南针之外,神州还有很多技术,这些是延续文明传承的一部分,属于不可分割的那种。

  文明传承不止是思想上,在其他领域同样重要。

  萧靖生不想再重复过去的老路,以小农经济为主的运转模式,他想蹚出一条新路,一条多元化发展的运转模式。

  “会长,您的想法是好的,可是想要进行剥离,您打算如何剥离?”

  孙德富提出自己的异议,“就像刀剑、甲胄、弓弩、火铳、火炮等工坊,想要锻造对应的东西,是需要补充各种原料,这本身就与民用领域牵扯很大,让军工不归地方管辖,而归军器局管辖,难道要从同州城向各处调拨吗?这样一来的话效率岂不是降低很多?”



  孙德富提出的这一异议,就涉及到实际统治的一环,都说要对地方进行有效统治,可是这个统治,到底是以什么作为依据的?

  这就有了赋役制度,通过财政开支来加强地方统治,用征收的各类税收,对地方进行相应治理。

  这就有了律法制度,通过国朝律法来约束各种不法,用各种明确的惩处,对地方进行相应治理。

  这就有了教育制度,通过既定教育来培养和筛选人才,用既定的招录渠道,对地方进行相应统治。

  这就有了……

  想要对地方进行实际统治,就必须要有一整套的完善体系,彼此间相互影响,相互制衡,这样才可能带来变化。

  特别是统治的疆域辽阔,倘若你有你的规矩,我有我的法则,各自为政的话,没有一套完整的可依据体系,那岂不是彻底乱套了?

  “剥离的是职权统属关系,至于别的不会剥离。”

  萧靖生微微一笑道:“等到军器局正式筹建后,将会对农会所辖地域的军工领域,进行一次大规模的整合。

  今后涉及军工领域的发展和建设,都将严格按照一套标准运转,像秦军列装的各种军械、火铳、火炮等,将会通过采买的方式,向军器局下派订单,这样军器局内部的各项福利待遇,对外采购的各项原料就有了稳定财源。



  而军器局向各处民用产业,进行采买各项原料,地方上的民用产业,就拥有了相应的稳定财源,如此也能明确他们内部的各项福利待遇,以及对外采买的各项原料。

  与此同时,军工也好,民用也罢,但凡是农会控辖的那些工坊,今后按月发放的粮饷,除发放部分足银外,其他将等额兑换成各种票证,诸如粮票、盐票、布票、油票等,持有相应的票证,可到对应的供销社进行兑换使用。

  而供销社提供的各项物资,是通过农会进行统筹调拨的,期间的采买是农会直接兑付,所以军工也好,民用也罢,想要向麾下群体发放各种票证,需要拿他们赚取的银子,来专门进行兑换。

  同时他们赚取的银子,还要兼顾到自身的发展,涉及到产业扩建,必须要制定相应的计划,这也归属到五年计划之中。

  我们需要清楚的认识到一点,在今后较长时间内,是会面临着明廷的围堵和进剿,如何将调整和完善赋役制度运转起来,是关系到农会是否能有效统治的命脉。”

  赵清平、孙德富张大了嘴巴,难以置信的看向萧靖生。

  萧靖生说的这些东西,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而是牵扯到农会所辖地方,筹建起的各个领域,如何按一个完整体系进行运转,这就是萧靖生构想的票证经济。

  这是一个票证、货币并行流通的阶段性经济模式。

  你想要调动起麾下各个群体的积极性,让他们相信通过付出和劳动,就可以换取到对等的待遇,这光靠嘴说是不行的,必须要叫他们见到真正的改变,否则时间短了还行,时间一旦长了,各种矛盾和冲突就会暴露出来。

  就像萧靖生提出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前两年的时间,注定是不可能收上来税,至少在农业生产方面,是不现实的事情。



  一个是处在小冰河时期下的灾害频生,一个是影响农业生产的水利建设,一个是农业种植技术的改善,一个是农业良种的培育,上述的这些都是需要较长周期,才有可能逐步改变的。

  农业方面的税,短期内不可能征收,长期要阶段性的逐步完善,如何维系农会日益庞大起来的体量,就是萧靖生最关心的。

  马屁说穿,事实就在眼前摆着。

  没有对应的财政收入,你怎样调动吸纳的流民群体,叫他们聚拢在劳作营体系下,继而安心的落实以工代赈,帮助农会改变治下的基础建设?

  没有对应的财政收入,你如何调动壮大的军队体系,让他们镇守在各处,继而帮助农会抵御外部威胁?

  没有对应的财政收入,你如何调动麾下的人才队伍,让他们安心的在各地治理和建设,继而帮助农会改变治下?

  没有……

  所以萧靖生必须要根据现实,制定一套临时性的财政过渡体系,可以有效的调动起麾下各个群体,叫他们在各个领域安心做事,同时逐步明确非农领域的各项税收标准,一旦农会所辖地盘增多,农业领域足以应对自然灾害,同时确保应有的产量和税收,萧靖生会逐步取缔该种模式,同时完善新的财政体系。

  “会长…我还有问题。”

  沉默许久的赵清平,看向萧靖生说道:“一个新设的军器局,将要落实的各项新政策,与您制定的票证经济,紧密的联系到一起,甚至对其他领域的脱产群体,都产生了对应的影响。



  那么我想要说的是,粮食,如果在我农会所辖地域,粮食产出迟迟不能保持相应的产量幅度,而我农会所辖脱产群体不断增多,缺少粮食的供应,那就会像无根浮萍一般,风一吹就散掉了。”

  “这的确是让人担心的事情。”

  萧靖生点头认可道:“可恰恰是存在这种担忧,农会才要用最快的速度,将票证经济明确推行下来。

  知道为什么吗?

  一个是治下各个群体的积极性,都被农会近期取得的胜利调动起来。

  一个是通过近期的胜利,使得农会缴获大批的钱粮。

  趁着眼前的局势有利,尽快将所辖地域的各个产业,各个群体,都按照既定的大方向迈进。

  内部秩序的安稳,永远比什么都重要。

  何况我制定的票证经济,就是一个过渡时期的暂时性政策,为了维系这一政策,确保农会的整体发展,我还有对应的策略,确保该暂时性政策,能够平稳的运转下去。

  像秦军对外征战缴获钱粮,这是归属于农会公有的,还有一些别的策略,考虑到绝密性,我不能展开去说。”



  这不就是豪赌吗?

  赵清平、孙德富听到这里,眉头紧蹙起来,如果说在农会后续的发展中,一旦遭受到各种挑战或问题,那可能会引起大动乱。

  萧靖生的思想是朝前的,他提出的任何想法或设想,都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去进行对应的总结。

  不过在现实之下,萧靖生的思想,必然会跟多数人进行碰撞,毕竟每个人的想法是不一样的,所站的位置不同,考虑事情的角度就会不同。

  尽管在看这些构想时,赵清平、孙德富是激动的,是震惊的,可是在实际的探讨中,难免就会产生碰撞,出现反对的声音,这还只是探讨阶段,还没进行到落实阶段,等到那个时候,出现的碰撞会更多,甚至也会有反对的声音,可是萧靖生不会搞什么一言堂,这种思想会毁掉农会。

(https://www.eexsw.com/100057/83099882/)


1秒记住E小说网:www.eexsw.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eexs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