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小说 > 言情小说 > 我在古代考科举金榜题名了 > 第114章 廪膳生赵巧月

  应天书院依山而建,山脚有着许多屋舍。

  有住宅,有商铺,也有街两旁的摊贩。



  人来人往,车来车往的,十分热闹。

  这使得它充满生活的烟火气。

  赵巧月没有带宋彦林一同前往报名,留下他在山脚停放马车的空地等候她。

  她独自上山。

  沿着石阶而上,可以看到墨画般的山中之景,逐渐远离烟火气,走向诗情画意般的仙境。

  据说从山脚到书院的台阶有九十九阶梯。

  每走一步,赵巧月都要默数。

  来到应天书院门口,她正巧数到了九十九。

  九九归一!

  牢记初心,重新出发,提升自我!



  这个寓意不错!

  赵巧月勾了勾唇角,抬眸看了看四周,来来往往有不少读书人。

  在书院门口左侧雕刻着一尊孔子像,有不少人路过都去拜一拜。

  赵巧月不想做例外之人,她随着大流作揖拜过孔子像才进的书院。

  今儿来报名的人挺多的,她不用打听都能找到报名之地。

  用秀才凭证和镇宁州知州大人开据的文书,她很顺利就报名成功,领到了自己的考试凭证木牌。

  询问过考试时间,赵巧月就走了,并没有像其他人那样约上几个好友逛逛书院或是去山脚下的茶楼聚聚。

  宋彦林见赵巧月下山极快,关心相问:

  “怎么样?有没有报名成功?”

  赵巧月微微点头道:



  “报好名,我就下山了,没有像其他人那样待在山中观景。

  咱们回家吧,我娘还等着消息呢。”

  宋彦林轻嗯一声,搀扶赵巧月上马车,他就赶着马车离开了。

  回到家里,夏娘一得到消息就匆匆来了前院,十分关心地询问赵巧月报名情况。

  毕竟这关乎她家闺女能不能读书。

  对于应天书院的招生,她有打听过的,每年录取的名额在一百名左右。

  然而报名的人数往往都会是五百人以上。

  夏娘担心赵巧月没能报上也不是没有道理的。

  赵巧月一边搀扶夏娘回后院,一边将考试凭证展示给她看。

  夏娘刚想放心,又不放心地来回叮嘱赵巧月将考试凭证放好,可别像王双双那样将凭证弄丢,失去该有的机会。



  赵巧月知道夏娘这是关心她的前途,再三保证会将考试凭证放好,夏娘方才放心地换个话题,只是还是关系她考试的:

  “你这什么时候考试?”

  赵巧月很是自信道:

  “在八月最后的两日,娘,到时候我给你考一个廪膳生回来,怎么样?”

  夏娘点点赵巧月的脑门,板着脸道:

  “不可骄傲,虚心才能使人进步。”

  “知道知道,这不是和娘你说说嘛,让你放心我是有考试把握的。”赵巧月笑着道,“既然娘不喜欢听,那我以后不说了。”

  夏娘无奈地摇摇头。

  随后她说了好几句鼓励赵巧月用心温书考试的话就催着赵巧月回书房温书了。

  赵巧月在夏娘什么都不允许做的情况下天天温书。



  除去炎热天气干扰,她还是过得挺悠然的,完全没有要考试的紧张焦急不安心情。

  转眼间就来到了八月二十九这日,担忧自己明日赶不及,这日她就住进了城里。

  这回夏娘依旧让宋彦林相陪着,她则在家里等待消息。

  书院入学考试不需要担保人,赵巧月单独拿着考试用具去考试就成。

  不过宋彦林怕发生什么意外,坚持亲自送她进了应天书院。

  赵巧月不知的是即便看不到她的身影宋彦林依旧在书院外等候着。

  天黑去客栈住下,天明又来候着。

  待赵巧月考试结束,不用怎么找他,他就占据了一个有利地势,一眼就找到走出应天书院的赵巧月。

  赵巧月经常锻炼,身体倍儿好,除了略感天热带来的身体难受,还真没有像其他书生那样的苍白虚弱反应。

  宋彦林看着赵巧月好好的,心里不放心,赶着马车没有急着回家,而是送她去看了大夫,确定真没事后他才赶着马车回家。



  家中夏娘有过赵巧月考试后就回家的经验,早已让春菊他们准备妥当一切,只待赵巧月的归来。

  于是赵巧月回来后不仅能沐浴更衣,还能吃上热乎的饭菜后躺在床上好好休息。

  夏娘关心赵巧月的情况,但她没有急烘烘地去询问赵巧月身体怎么样,考试怎么样。

  待人休息下,她就向宋彦林询问一番。

  得知赵巧月的状态从考试出来都保持不变,夏娘放心了,她很确定这般自信的闺女一定可以考上应天书院。

  果然如她所想,夏娘在赵巧月醒来后问她这些情况。

  得到的都是赵巧月的自信回应,她更放心了。

  因为放心,她就将心思放在了赵巧月的及笄上。

  等三日后得知成绩,她家闺女就该去读书,可不能耽搁,否则这及笄礼很可能会推到明年不可。

  于是宋彦林在夏娘的吩咐下带着全府上下配合着她将一切都安排妥当,压根都不需要赵巧月操心。



  直到九月初三这日到来,赵巧月才成为及笄礼的主角笄者。

  及笄礼在前院客厅举行。

  辰时是吉时,要是有客人来,早上就该来了,可赵家能用没有宾客来形容。

  夏娘只需要将主宾、赞者和有司确定来了就成。

  赵巧月一大早起来沐浴后就换好采衣采履,安坐在东边厢房等候。

  奏乐是宋彦林去城里请来卖唱父女拉二胡,二胡声响起,各归各位置,本该是父亲致开场辞,因为没有,赵巧月就让夏娘代替父亲身份致辞。

  夏娘本来是不同意的,可耐不住赵巧月的劝说,她被说服了。

  夏娘致辞后,赵巧月来到了客厅。

  宾盥、初加、一拜等流程一一完成后就来到了字笄者。

  正宾念祝辞:



  “礼仪既备,令月吉日,昭告尔字。爰字孔嘉,髦士攸宜。宜之于假,永受保之,曰似锦甫。”

  赵巧月用十分清脆地清晰的语气回答道:

  “似锦虽不敏,敢不夙夜祗奉。”

  言罢,她向正宾行揖礼,正宾回礼回了原来的位置入座。

  闻言,在场的所有人都知道了赵巧月的表字,纷纷表示寓意极佳。

  随后赵巧月跪在夏娘面前,静心聆听她的教诲。

  夏娘道:

  “我儿从小乖巧懂事,勤奋好学,娘希望你勿忘初心,逆风翱翔。”

  “儿虽不敏,敢不祗承!”赵巧月说完就向夏娘行拜礼,拜了三拜就被夏娘亲自搀扶起身。

  夏娘笑得满眼欣慰道:



  “我儿真真是长大了,娘今儿很高兴。”

  说着,夏娘放开赵巧月,让她去揖谢参礼者。

  最后礼成,夏娘吩咐开宴,不仅宴请府邸所有人,还将宋彦林邀请来的正宾等人也邀请入席。

  大家热热闹闹的闹了一日就来到了能知晓考试成绩的日子。

  夏娘一大早就让宋彦林去书院门口等消息。

  赵巧月则在家里剪纸,她想在开学前再给家里添一进项,免得夏娘在家带着大家过日子紧巴巴的。

  在中午的时候,宋彦林才回来,给大家带来了好消息。

  赵巧月考过了书院入学考试,成绩在第十名,占据最后一廪膳生名额。

  夏娘闻此消息,十分高兴,不仅给大家赏了半个月钱,还摆了两桌宴席,全府上下一起庆贺这件喜事。

  赵巧月这个当事人呢,关心重点则在廪膳生的福利待遇上。



  之前她有打听过,不过人云亦云,也不知是不是应天书院这个官家学府的真实规定,特意让去看成绩的宋彦林去打听了一番。

  此时,书房中,赵巧月就在问这事。

  宋彦林回禀道:

  “入学考试以及每年的岁考都按照廪膳生、增广生、附生三等划分,享受官学赋予的好处与惩罚……”

  廪膳生国家按月给发放粮食,还能得到二两银子月钱。

  增广生和附生没有这样的好处,不过这些学子可以通过下一次岁考,变成廪膳生。

  可廪膳生、增广生要是退步就要受罚,具体受什么样的惩罚就由提学官来审判。

  附生考试成绩要是不合格,那么就会被退学或是夺去功名。

  这比在外边自学多了风险。

  这有利也有弊中,在大多数学子看来,还是利大于弊的。



  毕竟在这里可以结交人脉,也可以学习闭门造成多得不到的学识,还可以有机会见到达官权贵,通过举秀才或是举孝廉方式一步登天也不是没有。

  在这诸多好处中,大家甘愿冒着风险。

  赵巧月亦是其中追逐名利欲望中的一个,她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也在接近她想要的。

  听过宋彦林说的消息,赵巧月右手手指轻点着桌面问道:

  “什么时候办入学?”

  宋彦林回忆今儿打听到的诸多消息,一板一眼十分认真地回禀道:

  “在九月初九之前,初十姑娘就该在书院里上课了。

  属下有特意打听了一番,姑娘可以带一丫鬟进书院。

  每个月有两日假期,其余时间就必须待在书院里,不准外出。

  有事的话,姑娘就需要通过丫鬟帮你办妥。”



  赵巧月轻嗯一声,准备行李和办入学两件事情一日就可以完成不着急。

  现在她该想法子打听打听莫安歌口中的贺肇这个人……

(https://www.eexsw.com/100436/83157272/)


1秒记住E小说网:www.eexsw.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eexsw.com